当前位置:主页 > 1.70复古金币 > 正文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时间:2018-10-19 09:00 | 来源:www.9pay.net.cn | 编辑:传奇最大网站

小编导读:《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点击上图有更高清大图显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

在图的左上方佛指着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段偈文。偈文是内容是:

经历近边地狱之苦的众生有两种。第一种是生于八大热地狱者,在业报快尽时,便有机会逃出八大热地狱,来到近边地狱中。第二种则因某种特定恶业成熟,而直接生于近边地狱去的。近边地狱位于八大热地狱外圈,所以它才被称为「近边」。这个地狱由内至外分为四重,分别是煻煨坑、尸粪泥、利刃道及无极河。

在佛陀听到频毗娑罗王的要求时,祂在应允之余,还授记说:「优填王见画时,将生大信心及见谛!」在画师为佛陀作画时,由于佛陀的圣身自然放出光明万丈,又因画师出于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绘画便变得极难进行下去了。后来,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画布上,由画师依祂的身相比例勾划身形,再为佛画上色。画师又依佛之开示,在佛身相图画下,加上了开示皈依、三学、六道生死轮回及十二因缘教法的生死之轮图。这幅布画,被涂上香料而包于上好的丝布内,再放入一个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点的银盒中;银盒又复被收藏于更大的红铜盒中。频毗娑罗王写了一信,派使者把信交予优填王,请他在城中张灯结彩,再由大象、步兵及战车等四军陪同,出城十一哩恭迎佛画。这幅包装好了的佛画,便被供在一匹大象背上,送到了在其城境外恭迎的优填王手中。

佛以手指月及偈文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王舍城与优填王所管辖的地方,堪称国富民强。两个城之间常常有商人来往作买卖,两位国王就常常托来往两地的商旅代捎书信及礼品予对方。在多次互相送赠了珍宝及上等布料后,优填王把一件镶满了各种宝石的珍贵铠甲赠予频毗娑罗王。这套珍贵的盔甲,不单镶满了多种宝石,更有防火、防毒及护身的功能,所以它价值连城,令当时的见者赞叹不绝。在收礼后,频毗娑罗王召集了大臣,向他们说:「这么贵重的大礼,朕应当如何回礼呢?朕必须以一件同等的厚礼或更有价值的礼品回赠,你们快帮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不太恰当,令国王伤透了脑筋。这时候,一位属婆罗门阶级的大臣开口说:「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宝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现正在我们国境中驻锡,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作画回礼呢?这份礼既吉祥,且又能令优填王积聚福德!」,频毗娑罗高兴地决定:「就这样办吧!」

由上述典故可见,生死之轮图并非西藏人的发明,而是源自古印度佛陀的时代(注:在印度阿旃多石窟第十七号窟殿中,便存有古老之生死之轮图像)。在优填王看画证道后,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乃至后来的藏传佛教寺院)便开始有把这幅画绘于寺门外的传统,以令来访或路过的人见画而心念画内含藏的教义(注:见汉文《大藏经》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四:「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应差苾刍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婆罗门等,指示生死轮转因缘…」及《释氏要览》卷三:「毘奈耶云:给孤长者造寺后作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即白佛。佛言,于门两颊…次一面,画五趣生死轮…」)。

号叫地狱的众生,寿命比众合地狱的还要更长,所以牠们的受苦年期是十分长的。在此狱中,有多个铁皮房子,众生困于这些被烧至通红的铁屋中,不得出逃,但牠们直至业报尽前,都不会死,只得痛苦承受这种不可想象的苦楚。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我们本来是心境平静地逛街的,然后我们的眼角不经意地瞄到了店铺展示窗中的一件饰物,觉得它实在漂亮。我们忘记了逛街的动机,驻足在店前凝望这件小东西。有些人可能会不加思索马上把它买下来。另一些人则可能没有钱,便只好回家去了。没买下它的人回家后,可能不思茶饭,心中想这小东西的美丽,不能自已,甚至在梦中也想着要得到它。买了这东西的人,会把它带在身上展示,看完又再看,彷佛怕它会逃走似的!这便是贪欲了。

六道轮回总说

以上所说的,是六道轮回中每一道的普遍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生在三恶道中是苦不堪言的,而即使生在三善道中,还是各有其痛苦。只要我们尚在六道之中,即使是生于其中最大福报之处,仍然逃不开痛苦。

无间地狱又称为「阿鼻地狱」。在西藏,「你活该堕入阿鼻地狱中!」是对人最毒、最严重及最凶的诅咒。在其它地狱中,众生所受之苦虽已是不可思量,但偶尔总也有稍为回一口气的机会。在此无间地狱中,有情众生的苦却是完全无间断的,所以它被称为「无间」。一般的人,即使作下不少不善业,也不会堕入此地狱中。受生于此地狱的众生,都是些曾作最重恶业的有情,例如杀害自己父母者。在此地狱中,烈火从八方及上下方向猛烈地喷来。如果从地狱的边沿向内看,烈火焚烧的猛厉会令你根本分不出火焰及着火的众生身躯。在这个地狱中的众生寿命,长至要以「劫」这种时间量度来计算。

在心识生入名色身一阵子后,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及意识才完全发展出来。「六入」这一支,正是指上述六种功能具备的时候。在这时候,功能虽然具备了,但却未运作起来,所以图中以一间有六个窗口的空房子来表义。

内障鬼的身躯如山般巨大,但脚却亦是似枯木般幼,走动乏力。牠们的口喷出火焰,喉咙如针孔般小,所以无从饮食。

由第六个月至出生前,胎儿陆陆续续发展出肢体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的各种功能。

地狱道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在图中,此支以一个嗜酒的人表义。

在生死之轮图主体之中圈,是描述众生轮回的处所(也即六道)之部份。图中的这部份分成六格,每一格中是六道的其中的一道之景况。根据今晚衲所用作教授的这个版本之图,中圈上方是天道,再顺时针方向数下来是阿修罗道、畜牲道、地狱道、饿鬼道及人间。在其它的图中,我们也会见到另一种画法,把天界与阿修罗界合成一格,所以一共只有五格,而在其中一格内可见到天界众生及阿修罗道众生分开上下而处。以上所说的两种版本都没有错,不论是五格的画法或六格的版本,都包含了六道在内。

佛教中的小乘、大乘显宗及大乘密宗,对地狱、其它道乃至整个宇宙观都有略为不同的细节描述,这是因为佛陀对不同根器及接受程度的弟子曾作略为不同的开示而致,但其大概内容仍然是一致的。今天,衲乃依小乘佛学俱舍部教法的角度来讲述。

生死之轮图的法义概说

生死之轮图,是显示凡夫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图解,它同时亦教授了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自在境界。

有关中阴期间的情况,衲已说了不少,现在接着说中阴身投生的过程。

此外,畜牲还要承受野外或其它居处的寒热、长期不够食物及在大自然中互相噉杀等等。不单大的畜牲会捕吃小的生物,有些小的动物也会穿透大型生物的身躯,钻入牠们体内,令其受苦不堪。在大自然中的生物,要逃避其它生物的威胁,连少许的安全感也不易得到,长期活在恐慌之中。被人类畜养的动物,则被穿鼻、烙印、鞭打及劳役,同时也会被宰杀为食。

在图中,这一支因缘以陶塑工匠来表义。在他身旁的陶泥,表义无明。这些陶泥经陶匠的运作,而变作各式各样的成品。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一小格,表义说基于无明,便会发作出种种形式不同的善业及恶业。

由于欲界天中的众生享乐极大,他们的胸襟都比较广阔,没有甚么忧苦或仇恨心。有趣的是,正由于他们缺乏争战心,在有必要抵抗阿修罗的进攻时,天界众生在出征前会先行到天界中一个称作「斗争洲」的地方,令自己生怒及培养情绪,否则便全无士气!

为甚么鸽表义贪欲呢?这是因为鸽的特征是贪欲无足,这是传统的说法。衲有一个研究生物行为的徒弟说,现代的西方动物学家经研究后,发现鸽是所有生物之中性交频率最密的,这似乎与佛教传统说法不谋而合。在某些生死之轮图中,画师会绘上其它的鸟类表义贪欲,但这些画法是不正确的。在佛经上教授绘画此图的开示中,都指明了应以鸽(而非其它鸟类)表贪。

我们的心中恒常地被这三毒充斥。它们不断在我们的心中流转交替起伏,驱使我们去做种种的业。譬如说:我们因为贪食,便杀海鲜而吃,作出了杀生之业;我们也可以因为痛恨一个人,而最后把瞋恨付诸行动把他杀死了,这便是由瞋而作杀业的例子。在我们作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及恶口等等业以后,这些业因并不会随事件之完结而消失,反而会积集在心识之中,就像一颗种子一般,只待外在的因缘引发结果。这些业因种子的力量还会不断增长,譬如说你杀一条虫,这杀虫的业力会不断增大,到了业因成熟而受报时,你所受的恶果就可能变得很大了。在我们的生命中,绝不会遇上我们在过去未曾作因而受报的情况,而曾作之因则必定会有一天结果。这因果的定律,并不是上天的安排,而只是一种自然的定律。不论你信不信因果,这定律一样在你的身上生效。如果我们杀害生命(哪怕只是少至一条虫的生命),在未来某一天因缘成熟时,便会堕于三恶道中,沦为畜牲或饿鬼,或在地狱中受苦。同时,在未来因为其它分别曾作之善业而又再次生于人间时,我们也会生于战乱及灾难连连之地,又或遇到被人杀害之果报等。总而言之,由于贪、瞋、痴等烦恼的驱使,众生才做出种种业,导致自己不断地受业报、不断地生死轮回。

在图中,佛陀站在生死之轮图主体以上,表义佛陀早已脱出生死、六道轮回及阎摩死主的控制,得到了无苦的自在境界。祂的手指着两段偈文及一个月亮,是在引导我们依着偈文中的教法去做,便能像祂一般,达到了以月亮表义的无苦自在境界。佛陀自己早已透过同样的道路,达到了自在;所以,祂在教导我们说:「如果你也想得到我所得到的,便依着我曾走过的路走吧!」,这便是祂以手指月及偈文的意思。月亮代表了无苦的境界,这称为「灭谛」。趋向这种结果的道路或方法,称为「道谛」。这灭谛及道谛,与前面曾说过的苦谛及集谛,便是佛所开示的四圣谛。

Tag关键词: